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宣传
健康科普丨夏季注意防湿祛湿
2024-05-13 分享至:

湿是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化,从大暑、立秋、处暑到白露四个节气为长夏,其时气候主湿。正常的湿是万物生长的条件,此时对于人体无害。当气候变化异常,或血肉之躯不能很好调适的时候,湿就成为了致病因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病邪,即“湿邪”。

中医学中,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等特性的致病邪气称为“湿邪”。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湿邪比较难调治。

湿郁为病,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者,因久处潮湿,或淋雨涉水,湿郁侵入肌表所致,症见恶寒发热,头胀脑重,肢体浮肿,身重疼痛等,多属肌表经络之病内湿者,每因过食生冷,酒酩过度,致脾阳失运,湿从内生,症见胸痞腹满,呕恶黄疸,泄痢淋浊,足跗浮肿等,多属脏腑气血之病。表湿重可以入侵脏腑,内湿重可以影响肌表,故外湿与内湿往往相因互见,不能截然划分。

1. 湿邪产生的原因

喜食油腻食物,消化不了,堆积成湿;

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阳气;

环境、季节因素的影响,比如南方多湿,夏天多湿;

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也会产生湿邪。

湿邪往往和脾相关。中医认为:脾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送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湿重”是标,“脾虚”是本。

2. “湿”对健康的影响

在中医理论中,脾有运化水谷和水液的功能,还能够向上向外输布营养精微物质,并且协助管理气血的生成和统摄,它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中枢,然而它却最容易被“湿”困住。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脾喜燥而恶湿。体内湿邪过重,会伤及到脾,导致脾虚,而脾虚也可以生湿,常此互相干扰,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容易引起疾病。

3. 湿邪引起的症状

全身乏力,肢体困重;胸闷腹满、食欲不佳;口淡口腻;皮肤有痤疮、皮肤油腻;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头发油腻;舌苔厚腻;肥胖,减肥后容易反弹;面部浮肿,眼袋下垂;腰酸关节疼痛;小便不利、水肿;腹泻便溏、排便不成形且黏腻不爽;阴部潮湿、阴囊潮湿;白带有异味、瘙痒等。

4. 湿邪分为湿热与寒湿

湿与热结合为湿热,会阻滞人体水液及气机的运行。湿热的形成常与个人饮食习惯有关,通常这类人喜欢吃生冷、油腻、肥甘厚味的食物,平常缺少运动,夏天喜欢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常见的湿热症状表现:容易长痘、面垢油光、皮肤偏黄;舌红或紫、舌苔黄腻、唇红、口苦、口干、口黏;小便黄;大便黏腻,便后肛门热痛;不思饮食、上腹胀满;困倦无力,久睡不够,头痛身重;情绪易激动,精神烦躁;女性白带多、色黄、味重等。

湿与寒结合为寒湿,这两种邪气都属于阴邪,寒又主收引,因此寒湿更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寒湿的形成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常受外界环境影响,如气候潮湿、住所潮湿、淋雨等因素;内因和个人寒凉、生冷饮食、饮酒等有关,导致脾阳失运。寒湿的人通常伴有阳虚的症状,如怕冷、怕吹风、怕吃凉的食物等。常见的寒湿症状表现:面色晦暗、无血色、易水肿;怕冷、四肢不温;舌体胖大、苔白、舌边有齿痕;尿液清长;易困倦,精神不振;易腹泻、便溏;女性白带量少、清稀如水等。

5. 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

(1)全身乏力

湿阻的乏力带有“困重”的特点,就好像被湿毛巾裹住,挣脱不开,沉重而无力的感觉。中医有“因于湿,首如裹”之说,意指头部胀满沉重,如有物裹住亦为湿阻的表现之一。

(2)舌苔厚腻

正常舌苔应该是薄白的,当舌苔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上有一层油腻状黏液的苔质时,为腻苔;苔质较厚,望之不能见底,为厚苔。通常,舌苔厚腻是湿阻的表现。

3)便溏不爽

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的,圆柱体,很通畅。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便后总有一些黏在马桶上,不好清理,提示体内有湿;除了大便稀薄不成形或黏腻不爽之外,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比如小便浑浊不清、妇女白带增多、湿疹等。

4)纳呆口苦

湿邪还有“浊”的特点,体内有湿容易胸口闷,胃口不好,稍微吃一点就觉得饱胀。另外,如果夏季感到口中腻腻的,带点苦味,不妨注意自己是不是有“湿”。

5)身体酸重

关节疼痛,甚至屈伸不利,难以转侧,尤在夏季或阴雨天。

6. 夏季怎样预防湿邪

1)少食生冷

进食过于生冷的食物容易使湿邪停滞。中医认为湿性属水,水属于阴,因此湿为阴邪,耗伤人体阳气,尤其是脾阳。原本长夏季节湿邪容易侵袭人体,过食生冷无疑雪上加霜,损伤脾脏的正常运化功能,从而更容易招致湿留体内而致病。

2)少开空调

中医认为,过低温度的空调环境违背时令节气,人体在需要出汗的时候,毛孔紧闭,湿气不能随汗而出,而被憋在体内,容易形成湿邪。可适当调高空调温度,以26℃为宜。

3)适当运动

 夏季是出汗的季节,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人体及时排出体内湿气,还有利于加快身体血液循环,促进排汗排毒,让身体内的寒湿之气可以尽快排出但运动也不可太剧烈,控制运动时长。

4)补充阳气

养生者必顺应天时,《内经》中说:“春夏养阳”。春夏时节,万物生机勃发生长茂盛,是阳气充旺生发的表现;夜晚渐短、阳气渐长而阴气渐消,相应万物进入生长阶段。养生也应顺时顺应阳气的生发宣泄,及时补充体内阳气,有助于身体健康。

撰稿人:孜钰

编辑:罗雅尹

文章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使用,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

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你的医疗提供者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