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性疾病,好发于膝、髋、手等关节。据文献报道,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亿的骨关节炎患者,而我国40岁以上人群骨关节炎的患病率已高达38.46%。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骨关节炎的患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骨关节炎不但可以导致关节疼痛、畸形与功能障碍,还可显著升高心血管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髋部骨折及全因死亡率的风险,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二、骨关节炎形成的病因是什么?
骨关节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据报道,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不同年龄段原发性骨关节炎患病率分为:30.1%(40~49岁)、48.7%(50~59岁)、62.2%(60~69岁)和62.1%(7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在绝经后明显增加。肥胖和超重亦可显著升高骨关节炎的风险。此外,具有关节外伤史的人群也是骨关节炎的高危人群。因此,存在以上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者为骨关节炎的高危人群。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高危人群还包括存在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需要长期跪、蹲、屈膝或长期负重等特殊职业,家族中有骨关节炎患者或肠道菌群紊乱等危险因素者。
髋关节骨关节炎的高危人群还包括存在髋臼发育不良、股骨颈凸轮样畸形、长期从事负重劳动等特殊职业或家族中有骨关节炎患者等危险因素者。
手关节骨关节炎的高危人群还包括存在长期从事特殊手部劳动、处于围绝经期、家族中有骨关节炎患者或肠道菌群紊乱等危险因素者。
诱发骨关节炎发生的因素最常见的就是天气变化、受凉、劳累,这些因素常会引起关节酸胀不适,诱发关节疼痛。其次,当关节受到外伤或活动量大时,关节疼痛及活动障碍症状会加重。
三、如何判断自己得了骨关节炎?
1. 关节疼痛及压痛。早期患者常出现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后好转,活动后加重,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寒冷、潮湿可加重疼痛。晚期可出现持续性关节疼痛或休息痛,关节局部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其明显。
2. 关节僵硬。在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活动度下降,称之为“晨僵”,活动后可缓解,在气压降低或空气湿度增加时加重。关节僵硬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常为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半小时。患者在疾病中期可出现关节绞锁,晚期关节活动受限加重,最终导致残疾。
3. 关节肿大或畸形。关节发红,手部关节肿大变形明显,常发生于靠近指尖的关节或手指中段的关节。
部分膝关节会因骨质增生或关节积液会出现关节肿大,软骨和软骨下骨磨损造成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形成“O形腿”或“X形腿”。
4. 骨摩擦感(音)。关节软骨有减少关节摩擦力的功能。当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不平整时,关节活动会出现关节摩擦的感觉或嘎吱作响,称之为骨摩擦感(音)。
5. 关节无力、活动障碍。晚期患者会出现持续关节疼痛、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从而引起关节无力。患者行走时常会感到腿软、关节不能完全伸直或活动障碍。
6. 肌肉萎缩。常见于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疼痛和活动能力下降可以导致受累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无力。
四、骨关节炎都有什么类型?
骨关节炎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等,其中较常见的是骨性关节炎。根据发病部位,可以分为肩关节、肘关节、指间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也包括脊柱骨性关节炎,如颈椎、腰椎骨性关节炎;针对较大的关节,根据关节炎发生的具体部位,可再进一步分类,如在膝关节,根据发病的部位,可分为髌骨关节炎、胫骨关节炎;若病变侵犯的范围较大,则称为全关节炎。
五、骨关节炎如何诊断?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评估骨关节炎严重程度和预后以及进行鉴别诊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X线检查是骨关节炎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骨关节炎病变关节在X线片上的三大典型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以及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
尽管X线检查不能直接显示软骨或软组织情况,但关节间隙可以用于推测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除上述典型表现外,部分患者X线片还可显示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关节内游离体甚至关节变形。
六、得了骨关节炎怎么办?
已经确诊的骨关节炎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应进行充分评估,并据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减轻疼痛、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矫正畸形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阶梯化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使处于不同疾病阶段和程度的骨关节炎患者获得最适合自身病情的治疗方案。阶梯化治疗方案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修复性手术治疗及重建手术治疗。
七、如何养护骨关节?
1. 做好骨关节保暖。大部分骨关节病变到了秋冬季就会加重,因为受寒会使得血管收缩,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减慢,从而引起骨关节疼痛。但要想防止骨关节疼痛发作,不仅需要保护关节局部温度,还要保护身体其他部位的温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不能喝冷饮或吃生冷食物,不接触冷水,早晚尽量带上护膝、护腕或穿长袜子。
2. 保持适度运动。运动是保护骨关节健康的基础。长期骨关节病变的人需把握好康复运动度,尽量选择不会增加关节承受力的运动,如游泳、骑行或散步等,能有效活动关节,减慢关节退变速度,保证关节健康。
3. 合理安排饮食。骨关节炎患者需多补充维生素D、胶原蛋白和钙质,可以从牛奶、排骨、豆类、蛋类以及新鲜蔬菜中获取,适当的晒晒太阳,每天晒太阳的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另外要积极减肥,减少骨关节所承受的压力。
4. 配合物理治疗。主要是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达到减轻关节疼痛的目的。常用的方法包括水疗、冷疗、热疗、泥浴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脉冲超声疗法、冷却射频消融术等。不同治疗方法适用人群不同,患者可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宜的疗法。
撰稿人:孜钰
编辑:罗雅尹
文章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使用,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
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你的医疗提供者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