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宣传
健康科普丨了解儿童咳嗽
2023-11-14 分享至:

一、西医对咳嗽的解释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胸膜受炎症、异物、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引起,咳嗽可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的异物。引起咳嗽的主要疾病为呼吸道和胸膜疾病,此外,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等疾病也可引起咳嗽。

西医认为咳嗽的形成和反复发病,常是许多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 普通感冒可以引起咳嗽,且普通感冒是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它是由鼻子和喉咙的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被归类为上呼吸道感染。与感冒有关的其他症状,包括喉咙痛、流鼻涕或鼻塞、打喷嚏、低烧和身体疼痛。

2. 流感可以引起咳嗽,是一种涉及呼吸系统的病毒感染,鼻子,喉咙和肺都可能受到影响。通常为突然发作,有传染性,伴有发烧、喉咙痛、头痛、鼻塞、筋骨酸痛、持续干咳,而疲劳感是最常见的流感症状。

3. 急性支气管炎是下呼吸道炎症,其引起的咳嗽最少持续五天,但它自带调节属性,最长三周痊愈。咳嗽是急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症状,可能伴随咳痰。

4. 肺炎是肺部气泡感染引起的炎症,可能由细菌、病毒引起,也可能由真菌引起。肺炎患者经常会发烧和咳嗽,其他症状包括发冷、胸痛和呼吸困难。

5. 由吸入物引起的咳嗽,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如吸入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

6. 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如感冒或急性支气管炎)会出现持续性咳嗽。如果咳嗽持续超过三周,就属于亚急性咳嗽的范畴。

7.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持续超过8周。常见的慢性咳嗽仅有咳嗽症状,X线胸片无异常。

8. 哮喘是儿童慢性咳嗽较常见的原因。哮喘是一种呼吸道收缩肿胀并产生多余黏液的疾病,会导致呼吸短促、气喘、胸闷和咳嗽。一些哮喘患者很少发作,或在特殊情况如运动时发生。过敏性哮喘有明显的过敏原,除引发咳嗽外,还会引发流泪和流鼻涕。

9. 由于饮食原因引起咳嗽发作的现象在咳嗽患者中常可见到,尤其是婴幼儿容易对食物过敏,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

10. 当气温、温度、气压和(或)空气中离子等改变时可诱发咳嗽,故在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

11. 儿童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怨怒等,都会促使咳嗽发作,一般认为它是通过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所致。

12. 咽炎通常会产生刺激性干咳,出现咽干或咽喉瘙痒。


二、中医对咳嗽的解释


咳嗽是指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为其证候特征。咳嗽、咯痰是本证的主要症状。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咯痰大多伴有发热、头痛、恶寒等,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内伤咳嗽,一般无外感症状,起病慢,病程长,常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

中医认为咳嗽与外邪的侵袭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咳嗽的病因,一是外感六淫之邪;二是脏腑之病气,均可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

1. 外感咳嗽

(1)风寒犯肺

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或鼻塞流清涕、头痛。

(2)风热犯肺

咳嗽频繁、气粗或咳声嘎哑、咽喉干燥疼痛、咳痰不爽、痰液稠黄、伴口渴、身痛等表证。

(3)燥邪伤肺

干咳、呛咳、咽痒咽干、鼻唇干燥、无痰或痰少带血丝伴鼻塞、头痛、身热。

2.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痰液黏稠色白、胸闷气促,伴大便稀溏、体倦乏力。

(2)痰热郁肺

咳嗽气息粗促、痰多粘稠色黄、咳痰不爽、胸胁胀满、鼻出热气,咽喉干痛等。

(3)肝火犯肺

上气咳逆阵阵发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胸胁胀痛等,不适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4)肺阴亏耗

干咳、咳声短促痰、痰少粘白、声音嘶哑、两颧潮红、盗汗、形体消瘦。


三、儿童咳嗽的治疗和预防


儿童急性咳嗽很多情况下由感冒引起,随感冒好转很快就会消失,如果咳嗽超过三周,需及时就诊。慢性咳嗽通常被诊断为气管炎、慢性气管炎或咽炎,越早治疗越好。如果儿童出现以下情况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1. 咳嗽症状进行性加重;

2. 存在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或发紫;

3. 食物或其他物体呛噎后发生咳嗽;

4. 咳嗽伴有血性痰液或黄色、绿色痰液;

5. 咳嗽伴有长时间拒绝进任何食物;

6. 咳嗽伴有发热,且行为异常;

7. 咳嗽剧烈以致引发呕吐。


儿童绝大部分咳嗽由呼吸道疾病引起,因此预防呼吸道疾病是预防咳嗽的关键:


1. 加强身体锻炼,特别是耐寒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感冒。

2. 尽量少带儿童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少与咳嗽患者接触,减少感染机会。

3. 经常开窗,流通新鲜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一定的湿度。

4. 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

5. 流感多发季节注意戴口罩。

6. 及时接受预防注射,减少传染病发生。

7. 及时补充水分。

8. 不接触二手烟,远离油烟。

9. 对儿童加强生活调理,饮食适宜,保证睡眠。

 

撰稿人:孜钰

编辑:罗雅尹

文章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使用,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

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你的医疗提供者进行沟通。